内容:音乐欣赏《天鹅》
教材分析:《天鹅》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组曲《动物狂欢节》中的第十三曲,也是组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,常被单独演奏,甚至成为作者的代表作品,本曲是组曲中唯一一首幽雅、温柔的小曲,与其它各曲形成鲜明的对比,曲中竖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荡漾的微波,大提琴优美迷人的曲调,则描写出天鹅高贵幽雅的身姿,以及安详自在的浮游时的情景。全曲由伴奏竖琴水波荡漾般的前奏开始,接着大提琴唱出6/4拍子圆滑奏的高雅旋律,时而上行,时而下行,情调极为优美。竖琴伴奏的节奏和音型均与前奏相同,与大提琴的曲调融合无间,结尾乐句也很美,全曲在最弱奏中逐渐消失。这是管弦乐组曲《动物狂欢节》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,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涟涟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优美形象。用两架钢琴伴奏表现清澈明丽、波光粼粼的湖面。
教法分析:目前,信息技术对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,同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然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,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,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方式,因此本课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,使之与音乐教学相整合,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。
本课教学中,我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,让幼儿随着媒体画面,完整欣赏歌曲,让幼儿感受歌曲情绪,视听结合、动静结合、声像一体、行神兼备,使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,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,启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,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。具体教法有:情景教学法、演示法、谈话法、讲授法、讨论法、律动法、描述法共六种。
活动目标:
1、了解钢琴、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及感受两种乐器共同演奏所产生的优美、高雅的旋律特点。
2、能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3、能唱准曲调,吐字清晰,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。
4、通过听、唱、奏、舞等音乐活动,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。
活动准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