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背景:
戏剧课程《小蝌蚪找妈妈》是延续了幼儿对戏剧游戏的热爱而生成的主题活动,突出了幼儿在戏剧游戏中的自主学习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。《指南》中指出: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,乐于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,通过表情、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,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教育内涵,提高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读物的了解,潜移默化的感受、表达文学作品的美。
《小蝌蚪找妈妈》是我国拍摄的第一部优秀水墨动画片。它讲述了池塘里的小蝌蚪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,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波折,坚持不懈、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,找到青蛙妈妈的故事。通过欣赏文学作品《小蝌蚪找妈妈》的故事情节,不仅让幼儿体验到找到妈妈时的那种喜悦之情,更加吸引幼儿的还有在找妈妈的过程中,遇到了不同“小伙伴”的帮助,小蝌蚪用自己的勇敢与智慧,不惧怕、不退缩,坚持找到青蛙妈妈的过程。幼儿在欣赏时,表现出对故事内容的情有独钟,尤其对“小伙伴”的外形特征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,随着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,故事蕴含的“互相帮助,完成目标”的教育内涵,将幼儿的社会情感体验进一步升华。
借助我园“戏剧节”活动,幼儿自然地将《小蝌蚪找妈妈》故事融入到了戏剧表演中,他们在自己设计的场景中,自主选择操作方式,进行多样化的自主表征,实现了幼儿与同伴、与材料的有效互动。在幼儿不断生成的活动中, 借助丰富的故事环境,准备各项道具、竞选角色、制作邀请函等环节,运用角色体验的特点,家长在幼儿的带动下,也纷纷参与到戏剧表演中来,帮助幼儿制作演出服、选取合适的音乐,使静态的故事变得生动有趣、让每一名幼儿成为表演的主角。富于教育内涵的戏剧表演,弥补了幼儿在故事中难以理解的道理,而是让戏剧游戏在体验中,更加自我认同、自我肯定,使活动更加多元、深入,实现了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。
主题目标:
1.在参与戏剧活动的过程中,能够保持积极、愉快的情绪状态,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并能随着戏剧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和注意。
2.掌握阅读时抓住故事主要线索的方法,欣赏并喜爱故事中小蝌蚪的角色形象,能结合情景运用不同的语气、语调表达故事中人物的情绪情感,表现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,提高阅读能力,感受文学语言的美,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。
3.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竞演角色,愿意愉快的接受竞选结果;能和同伴配合排练剧目、布置舞台、服装准备、摆放座位等,共同完成演出任务,并愿意欣赏肯定同伴的优点。
4.在戏剧舞台展演的活动中,能够尝试收集信息,与同伴探究交流,进行整理概括,制定简单的演出计划并执行。
5.能够根据戏剧表演的需要自主设计制作相关的道具、服装、舞台背景以及展演邀请函等,提高动手能力与艺术创造力。